顯示具有 life no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ife no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9月 30, 2019

Ruben, thank you ...

理資料時掉出的小紙條,是先前去菲律賓 Iloilo City 出差時,Richmonde hotel 房務整理員留下來的。這紙條怎麼夾進文件裡的已經不記得了,不過今天發現倒是蠻開心的。住外頭經驗不算少數,這倒是第一次被留下提醒的小紙條,當時的感覺就是細心又特別。偌大的房間,每天都整理得很乾淨。

因為沒有太多額外的時間可以去走走看看這個城市,只在飯店附近的範圍裡參觀了間歷史悠久的聖母教堂 (Nuestra Señora de la Candelaria de Jaro)。教堂的歷史可以從牆壁的石材上發現歲月的痕跡,1587 年蓋好的教堂,教堂裡的瑪利亞聖像是神聖而獨特的,是菲律賓和亞洲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由教皇和聖人 (Pope John Paul II) 親自加冕的瑪利亞聖像。

 Jaro Cathedral


大教堂陽台上的聖母像 

由於 Iloilo 市就在海邊,所以路邊可以看到不少的 Oyster Talaba 小餐廳,新鮮的牡蠣只有簡單蒸煮後就上桌。餐廳也提供沁涼的冰啤酒,還有當地的小吃,他們是喜歡米食的民族。因為是一般的小吃店,牡蠣就用塑膠盆盛著,看起來相當的「不被重視」就上餐桌;桌上有些簡單的沾醬可以佐味,邊看電視邊聊天,這樣的餐食倒是挺放鬆的。就別問價格了,因為當地的收入水準,在餐廳飽食一頓跟台灣比起來是絕對便宜的。



很可惜短暫的停留無法體會這個陽光的熱帶城市。翻到這張小紙條倒是勾起匆促行程裡對這城市的片刻印象記憶。謝謝你,Ruben 先生。

星期二, 8月 06, 2019

第一次的米其林一星餐廳


Restaurant La Matelote 餐廳,小老闆 Stellio
來不不追逐美食的 Redeye 因為出差的機會第一次到了米其林一星餐廳用餐,居然還是在法國。食物的體驗上是新鮮,美食與否可能要讓法國人來評分。既然是第一次,留個紀錄好了。餐廳在法國西北邊的 Boulogne Sur Mer,是個面海的旅遊景點。

相較於台灣,法國的海鮮是少了。幾天吃下來都是白肉魚 (還有一餐蝦),雖然烹調方法略有不同,跟台灣的海鮮料理相比較,真的是單調多了。西餐的順序,餐前酒、開胃菜、無限供應的麵包、主菜、加上很甜的餐後甜點,然後來杯咖啡解膩提神。在法國,餐桌上就是紅、白酒;上回在德國,好多種啤酒可以選擇。

 餐前酒 (氣泡酒調味的,不是紅酒而已)
 開胃菜 (上面那薄片是鮭魚)
 主食:鱈魚 (擺盤是種藝術)
 餐後甜點 (精緻且非常甜)
 咖啡

不是美食部落格,沒法子細細形容各個餐桌上盤子裡的食物味道。基本上,飲食是文化,這餐就是個異國文化的體驗。法國料理是無法 (也不該) 跟台菜做比較的。就台灣的食物來說,熱食多,上菜快。不過一樣的,台法兩邊的餐廳都是一樣熱絡的吵鬧,無分軒輊。餐廳的少東很熱情,大方的跟 Redeye 合照了兩張,所以也就順便給介紹了。


星期四, 2月 28, 2019

在小琉球 實在的潛水活動與專業潛水教練

花瓶嶼的大海龜,習慣身旁的遊客,誰在觀察誰?
活的重要元素是慢活。在台灣,到了南部,時間開始變慢;到了離島,時間更慢。那種可以日頭曬屁股才起床,聞著咖啡香用早餐的時光,慵懶的慢節奏開始一天的樂章。台灣說小真的不小,年過半百第一次過海水到小琉球,20 分鐘的船程。2 月的小琉球遊客不多,交通不紊亂,不用戴安全帽騎摩拖車的感覺真是好。

小海島多的是潛點,到哪兒看、哪個潮汐適合在哪裡下水,沒有熟門熟路的教練可不容易做安排。小琉球真的是個海龜島,比較多人下水的潛點,幾乎都能看到海龜。在小琉球潛水的感覺跟在台灣很不一樣,水質的清澈度跟能見度讓下水的觀察變成了一種享受。有海龜伴潛的水域,真的很像出國潛水。假如時間允許,可以花上好幾天慢慢的看看珊瑚、看看海龜;晚上有便宜的吃到飽 BBQ,便利店不加價又沁涼的啤酒。吹海風、看海浪,時間慢了下來,一天可以當兩天來活。呵呵,小琉球上的水果,大多都是進口的哦。

龍蝦洞的大海龜,還有很多魔鬼海膽

南邊的祕密潛點,珊瑚很漂亮

上杉福安宮後面水域的大海龜,友善的


這次小琉球的水下行程是麻煩蹼客基地的陳禾張教練幫忙安排 (Tip: 小幫手是正妹),潛店也有住宿的地方,教練有自己的潛水行小貨車,到哪兒下水都超方便。陳教練可是真的海龜研究學者,對海龜的認識與今日海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都可以有淺顯易懂的說明與深入觀察的解釋。學者個性的人帶潛水,就是要學的人知道為啥下水得這樣做、那樣安排才安全。幾天相處,覺得在小琉球想做個體驗潛水、找個好教練學習潛水執照,或是安排東、西、南、北來個環島潛水的遊客,都可以找陳教練幫忙。相信回程時一定是收穫滿滿。

對了,海龜 (綠蠵龜) 能看不能碰,千萬不要好奇去觸摸牠們 (註: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的海龜就剩下在這個小島最自在快活了,嚇到了牠們,以後台灣的子孫要這般親近海龜就不容易了。



星期二, 2月 12, 2019

驚!天使變魔鬼,希望是看走眼了

畫面擷取自:https://youtu.be/XSgco9rbR8A 約 13 分鐘處

豬年,大過年的驚奇,不該隨意在 U 管上亂看片子的。在 Al Jazeera (半島電視台) 的頻道上關於海洋世界演出動物在後台的一連串錄製節目中,看到幾個以中國海洋公園裡表演動物之生存環境如何惡劣的報導,所謂的「動物權」的確微弱的呼喚著遊客是否該拒絕購票觀賞這種「不動物道」的表演。商人荷包充實的同時,有多少可憐的動物在哀號。

畢竟人家的記者跟台灣只會追捧明星的風格大相徑庭,追到了後面這些表演動物的供應者身上。影片 (Link) 裡交待了這是暗藏的攝影機側錄的影像,但是畫質太好、太清楚,看到裡面的動物掮客主角讓 Redeye 倒抽了一口氣。希望是看走眼了,不是尊敬的那位海洋研究前輩。畢竟販售海洋動物與之前的角色扮演反差實在太大了。

呃,是不是該去收個驚?


星期二, 8月 23, 2016

一些氣候指數的下載

為工作的需要,得找些配合資料來詮釋數據變化的原因。搜到了這個 NOAA 所屬的資料網頁,裡頭提供了很多不同地域的氣候指數,很適合用來搭配長期的動態監測資料。特別的是免費提供,所以備註一下,下回從這裡找連結就快多了。

Climate Indices: Monthly Atmospheric and Ocean Time Series
http://www.esrl.noaa.gov/psd/data/climateindices/list/#PNA

話說回來,西太平洋的氣候指數真的太少了。中央氣象局應該也要想辦法做幾個出來給全世界參考著用。台灣的颱風這麼多,學界要做點地球科學研究總少不了跟這些氣候資料做連結的。 加油吧,中央氣象局!台灣要提高世界能見度是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的。

星期日, 6月 26, 2016

黃金龜喉

如這輩子真的想標出幾件瘋狂的事,大半夜出海去龜山島可能就算是蠻特別的了。凌晨四點,烏石港集合,前一夜休息不到 2.5 小之後出現在登龜山島的碼頭。對 Redeye 來說是不曾,也應該不是是太多人有的經驗。天色是黑的,星星是亮的,船上的燈光是昏暗的,說是疲累也讓人興奮。

裝備都齊了,可以下水,可以量測水質。這一次大清早的潛水活動,可是第一次。這次一起登船的有位特別人物 Carsten Peter,他的裝備可就特別了,誇張的水下燈具,還有能拍出皮膚有沒有睡夠一小時的水下攝影機。假如他真的編輯出龜山島特有的淺海熱泉區專輯節目,這地方真能大放異彩的。

從夜黑到黎明,天微亮,薄霧瀰天,月娘還捨不得回家,一輪高掛。披星戴月,第一次潛水工作裡有這感覺。水面如鏡,映月依圓。那天海況超好,沒有浪頭,沒有白花。

從太平洋彼端冒出紅頭的太陽,晨霞紅波,著實讓人感動。曬熱的潛裝,提醒著工作就要開始。

從沒看過這麼漂亮的龜山島,天上的雲帶猶如頂上金光,瑞氣千條。整個龜首的山壁變成了一片金黃,靈龜變成了金龜、財龜,龜喉成了喉金。台灣人一輩子該登一次玉山是對的,一輩子該來看一次黃金龜首也是錯不了的。

收工之時,不知不覺日已當中,是時候了,該拍拍屁股返港了。藍天、白雲、綠龜加上船尾的白浪,太讚了。

星期日, 4月 03, 2016

4, 1 龜山島熱泉區

來到了龜山島龜首熱泉區,2016 年的第一次。龜首南邊看過去,上頭的落石似乎在龜首的東邊堆積出了更大的面積。這個新增的小陸塊上,讓台灣跟美國的距離又靠近了幾公尺。不知道這能不能說這是「靈龜吐舌」,前頭泉口湧出的氣泡,恰如靈龜呵氣。大石塊的上頭,開始累積上硫磺,卡上了一層淡黃色的白膜,硫磺的味道在空氣裡一樣的濃烈。

從龜首前方看上去,已經是個大凹了。那裡形成了一個空中的小灣,也是頂部崩落的主要地方。

從龜首東邊海面這角度看起來更能瞭解落石的份量有多厚實。底下的大石頭之所以顯露,應該是小落石或是土方被海流帶走所致。上頭堆積的那些土石是不穩定的,日後下雨、刮風應該也會被洗刷殆盡。

 
從水的顏色跟湧出氣泡的量來看,熱泉還是很活躍的。混成乳白色的海水,還有幾個直徑超過 2 公尺以上的氣泡圈。這些都暗示著淺海熱泉底下的火山活動還沒停歇,靈龜還沒入眠。

星期日, 3月 27, 2016

3, 26 新北石門海域德翔台北貨櫃輪擱淺燃油漏油

聞報導說新北市石門區擱淺的貨輪開始漏出重油,污染了沿岸海域。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就跑了一趟,看看現場的情況。初到石門時,路邊停了長長的車隊,很多民眾都前往關心污染的情形。從馬路邊上看下去,德翔台北貨櫃輪段成了兩截,可是看不清楚油污的狀況。這天風很大,從海上吹進來的空氣裡,隱隱聞到重油的味道。

到了近岸看,這船是完蛋了,應該沒機會再浮起來了。船難加上東北季風的惡劣海況,沒早早把這擱淺的船給拖走,現在是大問題了。遠岸的低潮帶,沒有油污的現象。所以推估船身漏油的時候是漲潮期,油飄到了沿岸的高潮帶,就全都黏上了。



近處的跡象,油污都出現在靠近馬路這邊地勢較高的高潮帶,可以看到一整片的地區都是重油鋪在礁石上,染黑的石頭怵目驚心。白色的是攔油索,感覺上這玩意兒是沒有屁用的。




向北金山方向看過去,是無盡的綿延。整個帶狀的污染區,好像沒有結束的盡頭。整個範圍應該超過 1 公里長。可以想像這些區域裡,石頭縫隙中、石頭下的空間裡,那些小動物、小生物,可能都因為重油覆蓋而窒息、死亡。生態受到的衝擊,不言可喻。這天還沒見到魚屍、油污沾滿羽毛的鳥,是萬幸。


為了避免清除油污時,把油污擴散到沒有污染的地方。現場工作人員在地上鋪了吸油紙,是現場唯一可以允許踩踏的區域。



這是清潔人員還沒整理的區塊,可以看出來油污累積的厚度。大小石塊上都是瀝青狀黏稠的燃油。後方那條白綾是吸油索,看起來很單薄,10 倍份量都無法把這些污染油給吸好吸滿。




近觀石頭縫裡積滿的重油,沾染上了原來就在海岸上的廢棄垃圾,真是嚇人。真的是「炒菜不必放肉絲」,這裡重油的份量可以讓新北人煮上好幾年。




現場的清潔人員都是全副武裝在「挖油」。挖到小桶,再轉倒入大桶裡。據說這些都是石門區的當地居民,果然是自己的環境自己救。就算是全身一身油,還是一瓢一枃的慢慢把積油給挖出來。現場的清潔大概有百餘人,規模盛大。




廢油集中區,一大桶的廢油集中後,會後送搬走。所有的人都是油膩膩的。這種油,直接使用香皂洗不掉,要用柴油溶解後,再用香皂清潔,蠻麻煩的。分不清楚空氣中的油氣味道,是來自於海岸還是廢油集中區,這裡也是個氣味濃厚區。

等到可以移除的垃圾跟物件都搬除後,接下來應該是輔助清潔的化學藥劑要上場了。像這樣一大桶、一大桶的清潔劑,都已經準備好放置於沿岸油污分佈的地方。


這一大堆的垃圾袋裡頭裝的是被油污沾染的海岸垃圾,有漂流木、海岸常見的人為垃圾。換個阿Q 式的想法,這片海岸線算換來了因禍得福的小淨灘工作。不過這些油污垃圾量很驚人,應該是以噸來計量的。先別說油污弄髒了石門海岸,回頭得想想台灣人自己製造的垃圾,已經破壞了海岸環境多少年 (全島到處都是)。

 
 

很多人協力來搬這些垃圾,耗費的人力、物力跟金錢都很驚人。相較於這些人員背後的廣大海域,可以知道清潔這次的人為污染是一件艱鉅的工作。



垃圾車一輛接一輛把這些污染物載到八里垃圾焚化爐去燒,沒停過的。這次的漏油事件對整個北海岸到會是一場生態浩劫,要復原回到船難前的海洋生態,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每每人為事故破壞了環境,人類回復環境的力量顯得單薄,往往只能藉由大自然的力量與時間來解決。

船難油污污染的經驗台灣不是沒有過,幾個月、幾年後環境就回復了健康,或許這樣的環境衝擊不夠讓人感到創傷深痛。那些需要幾萬年才能恢復的可能意外事故,你準備好接招了嗎?


星期日, 4月 05, 2015

4, 5 悼 陳清潮教授 (1932-2015)



午 email 裡收到的信件「主旨:来自本邮箱的最后一封信,再见」,通知陳清潮教授於 4 月 8 日在廣州辭世了。臨終的指示:“一切簡單為好,不要傷心”。莫約兩年前聽到陳老師為泌尿系統方面的問題所困擾,之後聽到他退休在家休養。然後就是仙逝的消息。上一年的冬天之前,還常收到他的轉寄信件。退休之後,這些聯絡就嘎然而止。

還記得第一次在台灣認識陳老師時,老闆稱讚說陳老師是個認真且具聲望的學者。陳老師寫過的書跟稿子堆疊起來,比我的身高還要高。後來單位裡陸續有同學跟學妹去陳老師的實驗室做研究,回台灣後都對陳老師的關照深深懷念。儘管多年後碰頭,陳老師依舊能夠叫出她們的名字,並且問候近況。陳老師的專長是浮游動物,特別是橈足類分類這個區塊,中國鄰近海域應該沒有未曾踏足的區塊。

2001 年我曾經飛去廣州他的實驗室做了短期的研究,那時搭了飛機用保麗龍盒帶了冷凍的東海動浮樣品去請他幫忙。還記得那時候他親自到機場接機,以及研究期間熱情的接待。他帶著我追公車去出名的餐廳吃早餐,找了師母與他的兩位女兒們一起享用了個豐盛的晚餐,介紹我給他們認識。陳老師曾經是人大常委,也是位開明的改革派,腦袋裡的想法卻多是想做卻不能說的事情,對中國未來的期許很深。那時候他告訴我許多文革時期的親身經歷,可真是讓人驚訝到不行。第二次在廣州見面時已經是 2011 年的 9 月份了,還記得他偷偷帶了我到會場旁邊,送給我一支科學考察的紀念錶,那錶現在還滴答的響著。天知道那居然也是最後一次跟陳老師見面了,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問候的聲音,還有那獨具一格的老學究笑聲。

猶記得幾年前廈門見面時陳老師的提議,在東海東南區域進行些研究工作。接下來,就是 Redeye 該盡力的事了。願您在上帝的護翼下安息。

星期六, 3月 14, 2015

sendmail + squirrelmail + imap-uw (Connection dropped by IMAP server)

級成 FreeBSD 10.1 版後,因為 mail/openwebmail 配合 port mail/spamassassin 裡的 net-mgmt/p5-NetAddr-IP port 一直都無法安裝完成,所以只好暫時尋找替代的網路信箱程式。發現 squirrelmail 的中文化成度似乎比較好,國內也有很多使用者經驗可以參考,所以決定換裝這個伺服軟體替代。Mailserver 還是以 FreeBSD 裡預設的 sendmail 做服務,對這個套件的設定比較熟,也不用再吃新苦頭。

因為 mail/squirrelmail 需要 IMAP server 配合,所以搭配了 mail/imap-uw 一起工作。imap-uw 的設定在 inetd 裡,修改 pop2/ pop3/ imap 的服務後,在 /etc/rc.conf 裡寫入 inetd_enable="YES",以後開機就會配合開起來。

Squirrelmail 裝好,依照說明完整的設定後,一直無法在瀏覽器上順利開啟服務,網頁總是跑到一半就停止,無法讀取信箱的內容。網頁上顯示錯誤訊息 [ERROR : Connection dropped by IMAP server.]。一直以為問題發生在 IMAP server 上,可是重新安裝、重新設定還是無法解決問題。

進一步檢視了 SquirrelMail 提供的 configtest 檢查頁面裡頭顯示息 [ERROR: You have configured PHP not to allow short tags (short_open_tag=off). This shouldn't be a problem with SquirrelMail or any plugin coded coded according to the SquirrelMail Coding Guidelines, but if you experience problems with PHP code being displayed in some of the pages and changing setting to "on" solves the problem, please file a bug report against the failing plugin. The correct contact information is most likely to be found in the plugin documentation.]。卻也沒有人提供經驗如何修改 short_open_tag=off 的設定。寫了信去尋求 port maintainer 協助也沒有改進的建議。

這問題持續了好久,後來在 MailServerIMAPProblem 頁面裡找到答案,只要把 php.ini 裡頭的 default_socket_timeout 時間給延長就可以了。網頁裡說 例如 600,所以就改 600 (10 分鐘)。

# ee /usr/local/etc/php.ini
default_socket_timeout=600

存檔後重起 Apache 就可以順利進入網路信箱的服務功能。相較於 openwebmail 的開啟速度,squirrelmail 真的是慢太多了。

 MailServerIMAPProblem 裡還有提到另兩個解決的方法,不過沒試過,應該也會有效。

(1) If you want to increase the timeout in SquirrelMail 1.x go to line 444 of functions/imap_general.php and change the last parameter of the fsockopen() call from 15 [seconds] to something larger. Keep in mind that if you increase this, you may also need to increase the "max_execution_time" parameter in your php.ini file.

(2) Instead of the previous fix, you should add the following line at line 445 of functions/imap_general.php so that the stream doesn't time out while fgets() is waiting:

stream_set_timeout($imap_stream,600); // wait max 10 minutes for IMAP request to complete


星期六, 12月 27, 2014

24 度 27 分

初因為工作的需要連著兩天跑了台灣島的東、西兩岸。第一次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同一個月份比較同一個緯度的兩邊海岸。

西邊的海岸當天陰天時晴,當地可是飛風走沙接待。風力之強勁,眼睛無法張開,耳朵、鼻孔在離開時也都灌滿了沙粒,那感覺跟在沙漠沒啥兩樣。向南遠望,巨大的風力發電機賣力的從流動的空氣裡萃取能量。碼頭裡看不到停泊的船隻。

向西看,強風捲起的白浪滔滔,是無法親近的海洋。強風帶來的飛沙淤積在碼頭的出海口,時逢低潮,海床的卵石都暴露了出來。

站碼頭堤防向東看,就找到這麼幾艘停泊的管伐 (用粗水管排成的船筏),這樣的小船在這種海況是無法出海作業的。遠處那個大型建築,就是安檢所了。裡頭的服勤人員很親切,免費提供廁所給遊客使用。


東邊的海岸當天為陰天,前晚下了雨,到處都未乾。清涼空氣裡飽和的濕度,覺得分外清新。向北看,原本預期可以看到龜山島,可能因為天候不佳,所以不見蹤影。東北季風似乎沒有發威,浪況還不錯。

向西看,最遠處應該是太平山吧。大陰天,朦了山景,翠綠也減少了許分。

向南望,最遠處應該是花蓮了。這個地方離岸約 200 公尺處,居然有定置網漁業,可惜沒看到他們收穫的樣子。黑潮帶給台灣東部豐富的漁業資源,只是這個距離真的離岸好近阿。

一樣的季節,面向台灣海峽,面向太平洋,西邊海岸是黃色的沙粒,東邊海岸是黑色的沙粒,沙子顏色也大不同。明顯差異的兩個海岸。